一方水土,一方食味。中山人孜孜不倦地追求着味道的極致,各色佳餚為四方人們喜愛。糖環是一種油炸糯米食品有着香甜酥脆的口感。它的表面為金黃色,形狀呈圓形,中間有一個大孔,周圍遍佈着多個小孔、環環相扣,有着家族繁衍的寓意。
糖環的前身是誕生於西周的國宴零食“粔籹”。根據《舌尖上的中國》描述,後來由於水稻和小麥分別適宜南方和北方的生長,而使得粔籹在北方成為麻花和饊子 ,在南方則變成了糖環。到了宋代,隨着食用油的廣泛應用,人們開始酷愛油炸食物,糖環也成了宋朝的油炸“網紅”。後來,隨着南下遷徙的人們,來到珠三角一帶,逐漸演化成今天的油炸糯米糖環。
作為人口遷入的地區之一,製作糖環的手藝也在中山市井間傳承下來。糖環是怎麼烹飪而成的呢?坦洲鎮坦洲村社區的阿妹姐分享了她烹飪技巧。
糖環的製作,與其他地方製作糯米食品需要捶打有着很大的不同,糖環是用糯米粉、白糖和冷水揉出來的。原料以糯米粉、糖、水為主。
先將糯米粉、白糖和冷水一起拌勻,揉成一個個小團,再放入熱水中煮熟,撈出後快速與糯米粉一起攪拌揉成團,需要揉到糯米糰不粘手,這樣才能做出酥脆可口的糖環。
糖環的傳統做法是將糯米糰搓成長條,再圍繞中間的一個小圓圈結成像花朵一樣的形狀,有環有眼,代表着繁衍。
但是這樣製作出來的糖環,不僅工序複雜而且還耗時,因此模具的誕生大大簡化了糖環的製作流程,也讓糖環得以流傳。
據阿妹姐介紹,這套模具是專門定製的實木模具,樣式別緻漂亮,圖形中間有金幣的形狀,油炸出來的糖環相對好看一些。
加工過程中沒任何食品添加劑,嚐起來脆口香甜,吃起來會有曲奇餅的味道,是絕佳的零食選擇。
“不止中山,珠海、香港、澳門也有許多老顧客,常年來購買。哪天休假不搞了,周邊街坊也會上門來問。”阿妹姐笑着説道。